“上海光源”(10月26日摄 ) 丁汀摄
◇“开放是浦东与生俱来的使命和最大特质。”
◇“展望未来,浦东将继续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充分发挥浦东大科学设施、高能级科研机构的集聚优势,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
◇“新时代浦东改革开放再出发,不只是量的简单增长,更是质的全面提升;不只是经济的单项发展,更是社会的全面进步;不只是浦东自身的发展,更是要把浦东打造成新时代彰显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道路的实践范例。”
一块占全国面积1/8000的土地,在时间的见证下,迸发出相当于自身体量100倍的能量。背后魔力何在?
这块地方是上海市浦东新区,答案则是改革开放。
30年前,在浦东开发开放的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说过一句话:“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
30年后,浦东从昔日阡陌纵横的农田,变身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734亿元,以全国1/8000的面积创造了1/80的GDP。网民点赞:“这才是最牛90后”。
新区三十正青春,浦东更向潮头立。诸多一线改革者、企业家和专家学者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的浦东,要始终把服务国家大局摆在首要位置,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根本动力,始终把强化功能优势作为核心关键,始终把走出治理新路作为重要任务,不断创造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奇迹。
从特区到新区
树立改革开放一往无前的旗帜
浦东大道141号,一座不起眼的二层小楼,曾经是上海总工会所属的东昌区工人俱乐部。1990年4月,这里被确定为上海市人民政府浦东开发办公室的办公地。
为了给开发办选择一个体现浦东开发精神的门牌号码,大家展开热烈讨论。有人提议用8、6、9等寓意美好的数字。后来,现场一位同志认真思考后说:“浦东开发一是一、二是二,一步一个脚印,要实事求是,何不就用‘一是一’的谐音,定为浦东大道141号?”对这一提议,大家一致赞同。
时至今日,“141号”已经成为浦东开发开放的历史图腾和精神符号。饭票、油印机、共用的办公桌——走进“141号”改成的浦东开发陈列馆,摆放的老物件还原了开发之初的场景:开发办四位正副主任挤在2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开着破旧的电扇,合用着电话机……
就是在这样简陋的办公环境中,浦东开发开放迈开了第一步。如果把中国的改革开放比作一盘大棋局,上世纪80年代初创办经济特区可比作开局的兵卒过河;而以浦东开发开放为标志,改革开放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进入一往无前的战略决战。
开发开放浦东,有着非常特殊的时代背景:上世纪90年代初,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遭受挫折,国内改革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同时,全球产业结构和分工面临重大调整,经济全球化态势进一步显现。
在这样重大挑战、重大机遇、重大抉择的历史关头,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战略全局,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重大决策,向世界表明中国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和信心,掀开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新的历史篇章。
“中国告诉世界,我们还在‘场’上”——1990年7月《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揭示了浦东开发开放向世界传递出的重大信号。
改革开放给浦东、给上海带来的变化,从一个地名的变迁中可见一斑——位于陆家嘴金融城核心区的“银城中路”,当年叫“烂泥渡路”。有一首民谣这样唱道:“黄浦江边有个烂泥渡,烂泥路边有个烂泥渡镇,行人路过,没有好衣裤。”
如今的陆家嘴,已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寸土寸金之地。上海自贸区管委会陆家嘴管理局副局长梁庆说,陆家嘴面积不大,但含金量很高,区域内集聚了4.4万多家企业,全口径税收超过2000亿元,占全国1.5%。目前,陆家嘴有285幢商务楼宇,其中税收亿元楼102幢,税收超10亿元楼30幢,超50亿元楼4幢。
2020年3月,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正式开业,办公室就坐落在浦东陆家嘴的上海中心大厦。这是中国新一轮金融业对外开放以来,国内首家新获批的外资控股证券公司。
谈及选择陆家嘴、选择浦东的原因,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朴学谦说,上海是中国金融开放的一扇重要窗口,浦东新区在制度创新上敢为人先,将产业集群效应发展到了极致——这里聚集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等各类金融要素市场,汇聚了银行、股票、债券、期货、货币、票据、外汇、黄金等各类金融机构。摩根大通对于上海建成一流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充满信心,相信浦东新区将为中国以及全球的金融机构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开放是浦东与生俱来的使命和最大特质。近年来,浦东坚持以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建设为引领,不断提高开放的能级水平,努力打造全方位开放的前沿窗口。”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翁祖亮说,一系列数据彰显出浦东的开放水平和实际效能:
探索制度型开放。上海自贸区率先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制度体系,形成了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自由贸易账户等一批基础性和核心制度创新,328项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到全国。
持续扩大开放领域。率先推出2批54项扩大开放措施,累计落地企业超过3300家,在外商独资公募基金、汽车制造、职业技能培训等55个领域实现一批全国首创项目落地。
做强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目前浦东已集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48家,今年以来沃尔沃建筑设备、达索系统等跨国企业分别把亚太总部从新加坡和日本搬到浦东,盒马在浦东设立全球总部。
从大科学装置到“硬核”产业
在全球视野中谋划创新
清晨的上海张江科学城,几辆圆头圆脑的无人车静静停在地铁站旁。步履匆匆的上班族,用手机在车身上扫码,就可从车内取出一份热腾腾的早餐。午餐、晚餐时段,它们还将充当“移动餐车”,继续提供服务。
这样的新物种,来自于入驻张江的人工智能企业新石器。浦东川杨河中的张江人工智能岛上,高低错落的建筑之间,一系列招牌显示这是一片藏龙卧虎之地:微软、IBM、阿里巴巴、云从……2019年,随着张江人工智能岛正式“开岛”,大批跨国企业与国内龙头企业在这里比邻而居,相应的创新孵化载体和应用场景陆续建成。
张江集团董事长袁涛表示,到2020年底,所有企业将入驻完毕,岛上企业将超过100家,在此办公的科研人员将超过7000人。这是上海单体园区或同样平均面积中,人工智能企业最集聚、人才最密集、类型最丰富、技术最领先的区域,也是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最佳实践区。
展望未来,张江还将加速推进由“岛”变“区”,以10万平方米的张江人工智能岛为“核”,扩展至张江中区面积达150万平方米的空间载体,为浦东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空间保障。
人工智能是一个缩影。高楼林立、流光溢彩,这是浦东的表象。从芯片到药片,从国产大飞机到豪华邮轮,从基础研究到成果转化,瞄准上海全球科创中心核心承载区,浦东创新“火力全开”:
人才为本——
从开发初期的“八百壮士”,到如今“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浦东对人才的重视一以贯之。仅张江科学城就拥有各类科技型人才约38万,其中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两院院士以及海外高层次人才等各类专家450余人。
“我的感觉是,离张江越近,越容易招到合适的人。当发现大部分高科技供应商都来自张江时,我自己干脆也过来了。”紫光展锐CEO楚庆这样描述浦东的人才“磁力”。
支持人才向浦东集聚,中央和上海不遗余力,两个标志性事件尤其值得铭记:
2017年6月,浦东新区成立海外人才局,颁出全国首张由自贸区管委会推荐申办的永久居留身份证(俗称中国绿卡)。2019年7月,上海人社部门向浦东新区下放国内人才引进直接落户和留学回国人员落户审批权,这在全国的直辖市和超大城市中属于首例。
产业为要——
“今年疫情期间,我们研制的智能消毒机器人卖成‘期货’了。”位于浦东的钛米机器人,疫情暴发后全公司没有休息过。钛米机器人创始人潘晶说,企业成立之初就瞄准医疗机器人,有一系列核心技术打底,才让今日的暖心“大白”走进现实。
踢好创新的临门一脚,产业是发力点。聚焦“中国芯”“创新药”“蓝天梦”“未来车”“智能造”“数据港”,浦东正加速培育六个千亿级硬核产业。
集成电路领域“中国看上海、上海看浦东”,浦东已成为“中国芯”产业最集中、综合技术水平最高、产业链最为完整的地区,2019年全区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超过1200亿元,占上海的71.5%、全国的16.1%。
生物医药领域,浦东诞生了全国15%的原创新药和10%的创新医疗器械。国内自主研发的首款PD-1抗肿瘤新药“拓益”等均是浦东出品。
新药研发周期长、风险高,非有情怀、有定力者不能当之。“二十年磨一剑,浦东的创新药现在到了收获季节。”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中科院院士陈凯先说。
基础为先——
位于浦东中部的国家大科学装置——上海光源,今年再度迎来“高光”时刻。从1月开始,上海光源开设绿色通道,全力支持破解新型冠状病毒蛋白结构的攻关,为国内科研团队送上“最亮”助攻。
基础研究、原始创新,这是国家战略的高频词,也是浦东创新转型的必修课。支持大科学装置这样的国家重器建设,浦东倾尽全力。
“可以把上海光源看作一台超级显微镜,帮助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之谜。”上海光源科学中心主任赵振堂说,开放十余年来,上海光源每年开机约7000小时,研究成果涵盖生命科学、凝聚态物理、化学、材料等诸多领域。
为强化科创策源功能,浦东新区已明确,到2025年建成10个大科学装置,形成世界一流大科学装置集群。依托上海光源、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等大科学装置,把张江科学城打造成全球综合能力最强的光子科学中心。
“展望未来,浦东将继续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充分发挥浦东大科学设施、高能级科研机构的集聚优势,加快突破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特别是做强硬核产业。推动产业协同、构建产业生态,打造世界级创新产业集群。”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杭迎伟说。
从发展到治理
科学擘画倍增蓝图
屹立在外滩的和平饭店,最近两年多次成为上海市委、市政府举行外事会见的场所。上海市领导说,选择这里的目的,就是想请外宾看一看黄浦江对岸陆家嘴的繁荣景象,让他们感受一下浦东开发开放的伟大成就,给他们讲一讲30年沧桑巨变的生动故事。“不仅外宾很受震撼,我们自己每一次也是感慨万千。”
往事俱云烟,旧页翻新篇。站在新的起点上,浦东的方向在哪里,路子在哪里,动力在哪里,这是需要从当下就开始思考的问题,也是关乎上海乃至全国改革发展的问题。
“2020年,全力实施产业能级、项目投资、功能优势、土地效益、服务效能‘五大倍增行动’,推动浦东经济总量向2万亿元迈进。”在今年浦东新区的人代会上,浦东已经给出初步回答。
翁祖亮说:“新时代浦东改革开放再出发,不只是量的简单增长,更是质的全面提升;不只是经济的单项发展,更是社会的全面进步;不只是浦东自身的发展,更是要把浦东打造成新时代彰显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中国道路的实践范例。”
登高方能望远,虑远始可谋近,厚积才有薄发。
多项国家战略叠加,向前看浦东机遇无限——
浦东开发开放,本身就是一项跨世纪的国家战略。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交给上海三项新的重大任务。这些国家战略在浦东叠加、交汇,激荡起区域发展的磅礴动力。
设立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很大一部分区域就在浦东。秉持“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攻坚精神,今年前三季度,临港新片区产业投资完成202.3亿元,同比增长52.2%,实现“逆风而行”。从去年揭牌到今年10月中旬,临港新片区共计签约项目410个,涉及总投资额逾2800亿元。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从地理上看也属于浦东。截至10月30日,科创板上市公司达到191家,总市值逾2.9万亿元。其中,浦东科创板已上市企业16家,占上海的51%。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上海发挥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这其中的关键,在于三省一市都要拉长长板、贡献长板。浦东就是上海最大的长板。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在内,集聚在浦东的金融要素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达13家。浦东的功能、市场、平台,将有力辐射带动长三角区域发展。
今年以来,中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表示,要面向未来奋力打造新时代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引领示范区,面向全球代表国家深度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面向当下率先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一流城市一流治理,风正帆满浦东再启航——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人流车流物流齐聚,地上地下设施密集,对于上海这样的超大城市来说,提高治理水平的要求尤为迫切。
智治是浦东的特色。走进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下称浦东城运中心),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当日的城市运行“体征”,如垃圾分类、河道污染等。分布在全区的近4万个物联感知设备,犹如神经元系统一般,将各类数据源源不断回传“城市大脑”。
“我们在联洋社区安装地磁感应后,一有车辆堵在消防通道,系统就会发出提示,有效打通了小区的‘生命通道’。”浦东城运中心工作人员介绍。2020年,浦东“城市大脑”将不断增加新的应用场景,城市管理难点在哪,百姓关注点在哪,“城市大脑”的探索就到哪。
善治是浦东的底色。新版社保卡申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缴费……在浦东,百姓日常需要办理的212个事项,都可以在“家门口”办理。通过配备高拍仪、读卡器、扫描枪等“五件套”智能设备,分布在全区的“家门口”服务中心成了百姓的“政务便利店”。
百姓有满意度,企业也要有获得感。从负面清单、证照分离到一网通办、一业一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营商环境建设成了浦东发展的“金招牌”、竞争的“加分项”,在上海乃至全国发挥示范意义。把经济治理、城市治理和社会治理统筹推进、系统集成,浦东正在探索一条中国特色的治理现代化之路。
走过千山万水,仍需跋山涉水。
“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在浦东开发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这样嘱咐。
在国家战略的伟大指引下,已是而立之年的这片热土将再次出发,探索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浦东模式”,提供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浦东方案”,树立现代化治理的“浦东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