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建设健康中国,医学科技如何自立自强?受中共中央委托,农工党中央调研组对国家重点实验室、一批新型生物技术企业、医药科研产业集群等开展实地调研,从产学研用多角度了解生命健康战略科技力量的创新实践。
供给如何高质量:优化整合生命健康领域创新资源
近年来,我国生命健康领域的科技创新取得长足进步。上海、江苏拥有多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孵化器,数量居全国前列,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具有先发优势。
“十三五”期间,上海培育了全国五分之一以上的一类创新药、五分之一以上的创新医疗器械,有的已经打开国际市场。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强介绍,公司坚持自主创新与核心技术攻关,推出了90款创新高端医疗设备,打破跨国公司数十年的技术封锁,倒逼进口同类产品降价30%。
南京诺唯赞是一家员工平均年龄不到28岁的生物科技初创企业,疫情期间累计提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所需的关键酶原料超过3亿人份,近期研发的“超快应急防控技术方案”,进一步将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时间缩短到10分钟。
创新离不开基础研究,但对企业而言,基础研究风险大、回本慢;高校科研院所看重发表论文,成果往往“养在深闺人未识”。
提供高质量的科技供给,就要优化整合生命健康领域创新资源。
“高校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如何有效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如果搭建公共研发平台,企业能否接得住、用得久?”……在南京大学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先声药业转化医学与创新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调研组不断发问,了解科技成果转化的堵点难点。
“要加快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让技术产出有应用,企业有动力,行业能获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强调,要强化引领生命健康发展的高水平创新主体建设,依托国家实验室作为核心关键力量,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集群,整合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转化医学中心、企业研发中心等科研力量,提高整体协同效能。
“卡脖子”怎么破:“揭榜挂帅”集体攻关
全国5000多家医药企业,怎样才能突破“人有我亦有”的同质化、内卷式怪圈?
努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为全球新药研发提供创新土壤。2020年,上海浦东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已突破800亿元,累计有11个一类新药上市。
随着国内生物医药产业链生态逐渐完善,开放式创新正成为国内外新药研发领域创新合作的新共识。强生中国作为首家获得上海市政府认定的外资开放式创新平台,采用“无附加条件”入驻模式,入驻企业保持独立发展方向、保有知识产权的同时,享受这里提供的基础设施、产品研发等全方位孵化服务。18个月、投入仅260万美元,英矽智能科技就借助人工智能发明了针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候选药物,实现了新药研发快速度、低成本的突破。
从浦东沿长江上溯200多公里,看似没有多少交通和人才优势的江苏泰州,却有着国内规模最大的疫苗成果转化基地——中国医药城疫苗工程中心,5条技术路线的6种新冠疫苗在这里开展临床试验。
疫苗工程中心,是中国医药城建设的21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之一。筑巢引凤,产业链上下游紧密衔接的创新“软环境”,还吸引联合国工发组织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在这里设立全球首家区域研究中心,目前有1200多家医药健康企业落户。
2021年4月10日,调研组在江苏省泰州市中国医药城疫苗工程中心与工作人员交流(农工党中央调研组提供)
“要创建生命健康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展的‘高原态势’。”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何维表示,提升产业链竞争力,要持续加大政府、企业等全社会的投入,将研发关口前移,增强结构性优势和“第一方阵”优势。
生命科学、生物技术领域短板突出,医疗设备不少还依赖进口……对此,调研组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董晨提出,要集中力量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坚持问题导向,实行“揭榜挂帅”,促进基础研究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打通创新链与产业链,推动需求和优势互补。
成果为了谁:切实让人民受益
贡献全球首个新冠病毒蛋白质三维空间解析结构、建立我国自己的新冠病毒蛋白质库,这些是国家蛋白质科学研究(上海)设施这一年多的成果……战略科技力量要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产生更多“从0到1”的突破和自主替代,归根结底是为人民生命健康服务。
公立医院是增强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的主战场。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集临床医学与基础研究于一体的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已经启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正筹备建设突发急性传染病诊防治科技研发和成果快速转化中心。
2021年4月12日,调研组在上海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调研(农工党中央调研组提供)
“老百姓身边的医院和医生是应急医疗救治体系的第一道关卡,要战胜疫情,迎接未来公共卫生挑战,最终还要靠科技力量,完善平战结合的疫病防控和科研攻关体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深有感触。
“生命科学是为了‘人’的科学,科技创新要以人民为中心。”调研组表示,要最大化发挥生命健康领域各平台之间的协同作用,加强顶层设计,通盘考虑科研、学术、产业、公共政策等体系,同时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科技公共产品,提升国际影响力。
中央统战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科技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与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