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阿弥陀佛!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朋友与知己”。
一、朋友,最唯美的关系
我们生活在世间,人与人会有种种交集,在各种关系中,我认为朋友是最唯美的一种。
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朋友之间,是平淡的。
朋友,没有亲人之间的责任与义务,也没有工作事务上的复杂繁琐,只是静默、淡然地相处。
朋友之间,像桌子与椅子,平时各自生活,安静存在,需要的时候,默契配合,发挥作用;互相见面,也不一定有事探讨,就像一句诗说的一样——相见亦无事,不来常思君。
朋友的相处,平淡,不黏腻,因此很轻松,没有负担。太浓的感情,总有太多束缚;朋友会互相牵挂,但不会彼此牵绊。
第二,朋友之间,是平等的。
在世间的各种关系中,朋友之间是最平等的。
哪怕身份悬殊,年龄差距很大,相隔很远,思想观点不同,彼此之间也是平等的。
朋友,能淡化种种差别、距离,因此心才会靠近吧。
我们有很多心里话,很多委屈烦恼,不一定会跟父母诉说,而是会去找朋友倾诉。
第三,朋友之间,是互助的。
朋友,因为平等,所以能互助,而且默默感化。与有德行的人做朋友,久而久之,就会被对方的品格、气质潜移默化。
《涅槃经》说“善友第一亲”。
什么是善友呢?能引导我们走向解脱的朋友,才是“善友”。善友的亲缘,不是建立在血缘之上,而是建立在法缘之上。
沩山禅师,是禅宗沩仰宗的初祖,他把自己的修行的成就归功于朋友,说:
远行要假良朋,数数清于耳目。
住止必须择伴,时时闻于未闻。
故云:“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
亲附善者,如雾露中行,虽不湿衣,时时有润。
在信仰的路上,我们需要善友互相提携,上人在《宗风》中也说“亲近同门,切磋法义”。
朋友交流学习,亲切自然,不会强行灌输,不知不觉就被感化了。像在雾露中行走,衣服不会被雨淋湿一样,而是微微浸润。
朋友的互相影响,有时不需要语言,只是一场旅行,就可以改变对方。
大学时,有一次暑假,莲友组织去弘愿寺参访,有一位同学以为是去安徽九华山、黄山旅游,也跟着朋友报名了。
去的时候,还不信佛,对佛教也不了解。在几天期间,与信佛的朋友呆在一起,体验寺院生活,回到学校,就慢慢信佛念佛了。
毕业后,我们还一起出家了。
当然,这是她与阿弥陀佛的因缘,但也是因为亲近善友,有善友的引导,才成就了念佛出家的因缘。
二、知音,世间难求难遇
朋友的关系很唯美,也是重要的存在,但是真正的朋友却很难得,善友更是可遇不可求。
朋友的关系过于美好,但人生无常,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友情总是很少。实现中的朋友也很现实,因为意见不同、利益冲突而分道扬镳的,比比皆是。
能够求同存异,需要彼此都有很高的境界,否则只能“道不同,不相为谋”,各奔东西,相忘江湖。
(一)相忘江湖
《世说新语》有一则典故,道出了朋友相忘江湖的无奈。
管宁和华歆,都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名人,他们是同榻读书、形影不离的好朋友。
有一次,管宁和华歆一起锄草,在地里挖到了一块金子,管宁看了一眼,继续挥动锄头,像看到瓦片一样,毫不在意。
华歆不一样,他看到金子就两眼放光,马上放下锄头,捡起金子,爱不释手,但是看到管宁不屑的神情,只好依依不舍把金子扔了。
还有一次,两个人坐在同一张席子上读书,这时有一位大官从门前经过,前呼后拥,威风凛凛。管宁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继续看书。
华歆欢喜踊跃,直接放下书,匆匆跑出去围观了。
管宁立刻把席子割断,与华歆分席而坐,直接说:“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管宁割席”。
后来,管宁一生不入仕途,隐居辽东,开荒种地,教书育人,使得辽东化外之地成为当时礼仪之乡。华歆走向仕途,成为魏国三朝重臣,为官清廉爱民。
两个好朋友,他们的志向没有对错,只是不同,最终还是相忘江湖。
即使师出同门,有相同的志向,有相同的信仰,本该是相亲相近的善友,也会因性格不同等原因,分道扬镳。
所以,人生路上,能遇到志同道合、一起行走的朋友,非常难得,常常都是走着走着,就剩下自己一个人了。
幸好我们都是念佛人,
虽然在娑婆世界相忘江湖,
但都会在名号中默默祝福,
将来都会在极乐世界相见。
(二)知音难求
朋友难得,善友更难得,志同道合的善友知己,更是少之又少。
所以,高山流水,知音难求。
鲁迅先生写了一幅字给瞿秋白,写道: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知音难求,才会把知音视若自己,知音离去,自己的生命就失去了色彩。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摔琴绝弦,终生再也不弹琴。
《庄子》里也有一则关于知音的典故,我们应该很熟悉,不过很多人不一定知道结局。
庄子与惠施两人思想不同,经常辩论,争得不可开交,“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就是他们之间一场著名的辩论。
虽然如此,对庄子来说,惠施却是他的知音。
惠施去世了,有一次庄子送葬,经过惠施的墓地,感慨万千,对随从说起了“互为郢匠”的故事。
楚国的都城,有一个木匠、一个水泥匠。有一次,水泥匠在刷白灰时,鼻子上抹了薄如蝉翼的小块白灰,他让木匠帮他擦掉。
木匠直接让水泥匠把头伸过来,斧头一挥,就把鼻子上的白灰削掉了,水泥匠毫发无伤,淡定无比。
可见两人彼此信任,配合默契。善导大师用这则典故来比喻阿弥陀佛与释迦牟尼佛默契配合,救度众生。
后来宋元君听说这件事,也想看这样精彩的表演,就把木匠召来,说:“你也为我表演,用斧头削鼻子的白灰。”
木匠拒绝了,为什么呢?
他说:“能让我施展技艺的人,已经去世很久了,我再也做不到了。”
庄子讲这个故事,也是在感慨:自从惠施去世后,他再也没有可以辩论的人了!
为什么知音这么难遇呢?根本原因,佛在《无量寿经》中说了:
人在世间爱欲之中,
独生独死,独去独来。
人在世间,都是孤独的,没有人能真正理解我们,我们也无法理解别人,找一个能理解自己内心的人,实在太难。
三、弥陀,是真正的知音
我们总是渴望有一个知己善友,能够理解我们,不在乎我们的一切,包容我们所有的缺点,容纳我们不同的观点思想。
了解我们内心的不堪之后,还能一如既往地陪伴我们,不离不弃,引导我们走向解脱的道路。
这个世界,哪里才有这样的朋友呢?唯有阿弥陀佛!
我们的一切,阿弥陀佛都知道;
我们的过去、现在、未来,阿弥陀佛都知道;
我们的烦恼、忧伤,阿弥陀佛都知道;
我们的每一个念头,阿弥陀佛也知道;
我们所有的罪业与不堪,阿弥陀佛清清楚楚。
阿弥陀佛不仅知道,还能照顾得到,安慰得到。
无论我们是怎样的人,阿弥陀佛从不计较,跨越万劫千生,超越十方法界,主动来与我们做朋友。
阿弥陀佛是我们怎样的朋友呢?
第一,不请之友。
阿弥陀佛与我们做朋友,不需要我们祈求,他主动而来,在我们不知不求的时候,他默默与我们立下约定——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他为了与我们赴约,历经兆载永劫的修行,默默为我们偿还旷劫的生死重罪,只为成为可以时刻守护我们的朋友,可以引导我们归故乡,共话度生的弘愿。
第二,平等之友。
世间的朋友,难免因为身份、地位、思想等悬殊,不能成为朋友。
惠施去世后,庄子连个辩论的人都没有,谈何朋友呢?
我们是凡夫,一般的圣人也不会与我们做朋友。
《现果随录》里有一则故事:
有一位居士叫赵朝奉,与同伴坐船回家乡,在半路生病无法医治而死亡。他的同伴不得已,只好将他弃放在海边,自己坐船离开了。
赵朝奉大难不死,在海滩上被海风一吹,活过来了。
但是,四周没有人迹,没有吃的,为了求生,他爬到附近的山顶,惊喜的是,山顶平地上竟然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大寺院。
他知道自己得救了,就走进寺院,看到很多僧相奇特的出家众,他就恳求师父们收留。
有一位出家众慈悲他,引导他到厨房去烧火打杂。
几个月后,法师对他说:“你不能继续在这里住了,因为你还是凡夫,我们都是证果的阿罗汉,收留你这段时间,是你过去的因缘,否则你是没有资格与我们住在一起的。”
阿罗汉说完,就以神通把他放在袖子里,刹那之间把他送回家了。
我们是凡夫,没有资格与阿罗汉住在一起,佛是至极尊贵高尚的,所谓“天上天下无如佛”,阿弥陀佛更是佛中之王,凡夫的我们,居然能够与阿弥陀佛并肩同行,平起平坐,平等做朋友,这是何等尊贵啊!
我们贪瞋痴具足,烦恼业障深重,常常自卑自叹,根本不敢想象有资格与佛做朋友。但阿弥陀佛不嫌弃我们,主动来做我们的善友,救度我们。
阿弥陀佛来与我们做朋友,我们不一定知道呢!在阿弥陀佛的潜移默化中,不知不觉就信佛念佛了,然后往生成佛了。
有一则阿弥陀佛与傻子做朋友的故事,很感人。
以前,有个傻子给地主放羊。
在他放羊的一块空地里,有一座倒塌荒废的古庙,里面有一尊阿弥陀佛接引像。
傻子看到这尊佛像,就说:“老兄,你也是放羊的吗?”
傻子饿了,拿出窝窝头和咸菜,把一个窝头和一点咸菜放在了阿弥陀佛像前,说:“老兄,我饿你也饿,咱俩一起吃。”
后来,只要他来这里放羊,就会和佛像打个招呼,叫声老兄,中午也会把自己的饭分给佛像一半。
一年后,傻子生病了,也没人照顾他,病入膏肓。在临终前,他看到他经常叫老兄的阿弥陀佛,出现在他面前。
阿弥陀佛对他温和亲切地说:“老兄,你总请我吃饭,今天去我家做客吧!”
傻子非常高兴地答应了。
就这样,傻子快快乐乐地往生了!
阿弥陀佛默默地来与我们做朋友,不知不觉中,就请我们吃了很极乐法餐,我们每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就是阿弥陀佛请我们吃的极乐大餐。
我们也像这个傻子一样,傻傻念佛,傻傻与阿弥陀佛做朋友,然后傻傻地往生成佛了。
阿弥陀佛与我们做朋友,给我们种种陪伴、守护,请我们吃极乐大餐。
如果说佛对我们有求,那就是求我们念佛,求我们往生净土。
第三,真正之友。
阿弥陀佛知道我们的一切,守护我们生生世世,默默付出,主动、平等、无条件与我们做朋友,是我们真正的朋友、真正的知音。
也唯有阿弥陀佛才能不计较我们,无限包容我们,做我们真正的善友。
善友第一亲,阿弥陀佛是我们最亲、最近的朋友。
只要我们念佛,阿弥陀佛就出现在身边,听我们唠叨娑婆的烦恼,用名号的光明安慰我们,抚平我们旷劫轮回的伤痛。
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阿弥陀佛永远与我们同在。当我们悲伤时,阿弥陀佛也在默默流泪;当我们开心时,阿弥陀佛也微微一笑。
阿弥陀佛不仅自己与我们做朋友,还让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前来做我们的胜友,还约上无量佛菩萨,一起以朋友的身份守护我们,正是“菩萨知识为同学,携手相将入宝堂”。
只要我们念佛,无论何时何地,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一定遵守约定,带着莲花,与诸佛菩萨前来迎接我们,一起去净土吃大餐,畅聊弘法大业。
孤独的人生,有阿弥陀佛作朋友,就拥有了全法界。
念佛人的世界,不再孤独,永远与佛同行,一路向西。
娑婆的旅行,即将结束;净土的相聚,就在前方。
在轮回中分别的朋友,我们终究会在净土重逢相见。
让我们在名号相见吧,曾经相忘江湖的朋友们!
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