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处乡村生机勃勃,一个个产业欣欣向荣,一户户农民日子红火……放眼辽阔大地,经历脱贫攻坚,山乡巨变;乡村振兴新征程启动,农业农村发展迎来新局面。
“现在的生活好多了,房子大、朝向好,党和政府让我们过上了好生活,房子住得安心,收入也稳当,很是舒心。”日前,郭勒木德镇新华村老党员马登兰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今天的新生活。我相信政府一定会让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虽然我年纪大了,但我还要继续勤奋努力,带着子孙们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小康不小康,群众说了算。其实,马登兰质朴的话语是全市众多脱贫群众共同的心声,更是对摆脱贫困,感悟当下生活的真情实感。然而,作为格尔木来说,当我们回望近年来的脱贫历程时,我们不禁为矢志不渝、攻坚克难的气魄所感动,更为全市上下励精图治、孜孜以求的精神而自豪。
近年来,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扎实推动农村牧区各项工作,集中力量补上全面小康“三农”短板,凝心聚力带领农牧民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奋力拼搏,2017年实现全市摘帽、所有贫困村退出、所有贫困户脱贫,并以此为新的起点,聚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多措并举推动各项工作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脱贫攻坚各项指标稳中有升,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逐年提高。2020年一产增加值增长5.1%,较2015年增加2.43亿元,年均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3.5%,较2015年增长6246元,年均增长6.2%;脱贫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万元。
乡村振兴,产业打底。我市积极构建“户有增收项目、村有集体经济、市有扶贫产业园”三位一体的产业扶贫体系。到户产业项目全面到户并产生效益,扶贫产业园项目连续两年分红共计300万元,1.6兆瓦村级光伏扶贫项目并网发电且已产生效益。全省首个国家级农产品(枸杞)质量安全示范区得到巩固和发展,成功创建大格勒枸杞和东郊休闲农业省级产业园,着力构建企业与建档立卡户、村长期受益共赢机制。实施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工程,打造16个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近年来,共投入中央、省州、市级配套等扶持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资金4307万元,使每个行政村都有100万元以上的扶持资金,目前,每村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26.73万元。
从精准扶贫转化到乡村振兴,互联网电商的不断发展拓宽了农副产品的销售渠道,电子商务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电商“大有可为”。
我市积极推行电商扶贫,市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已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乡镇及村级电商服务站点与物流站点协同发展,现已完成4个乡镇及18个行政村,共计22个电商服务点的建设并投入运营;市级仓储配送中心完成硬件、软件等设备安装调试并投入运营,中心设有快递分拣区、仓储区、装车区、落货区、订单中心及调度中心等;规划物流配送线路三条,并与邮政、顺丰、京东签订物流配送协议,实现格尔木市辖区内物流配送全覆盖。完成京东、苏宁易购、淘宝、天猫原产地旗舰店、微信源食商城5个电商平台特产馆建设,并已上架本地农畜特产产品30款,各平台累计销售47万元;打造“尔木怡心”“云享伊尝”公共品牌,目前已开发完成7款线下产品,农畜产品通过直销店、“互联网+”销售平台等成功走入上海、广州等城市,让困难群众更多地分享了农牧业全产业链和价值链增值收益。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渡期,“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为此,我市也将统筹实施提升行动,实施特色产业提升行动,将继续对特色优势产业长期培育发展,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予以集中倾斜支持,完善全产业链;实施稳岗就业提升行动,加大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力度,支持龙头企业等带动就业,规范发展就业帮扶车间,多渠道就地就近增加就业岗位;实施人居环境提升行动,加强规划整合,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乡村风貌提升行动,持续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建设;实施基础设施提升行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推动路、水、电、网等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实施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加快推进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快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共享,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站在“十四五”新起点上,格尔木将继续在政策完善落实上下足功夫,接好巩固脱贫“接力棒”,跑好乡村振兴“接力赛”,全市上下凝聚力量,为乡村振兴绘就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