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南昌县乡村大地生机勃勃,崭新的果蔬大棚里孕育着希望,荒地上建起的休闲公园里人声鼎沸,农家小院里欢声笑语,一个个景区、村庄喜迎宾客。农业有奔头,农村有看头,农民有盼头……一幅幅美丽乡村的动人画卷在这里徐徐展开。
近年来,南昌县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推进“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全面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促改革,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产业兴提质增效迈出新步伐
产业兴,才能乡村兴;经济强,才能人气旺。
7月20日,在位于南昌县南新乡的南昌市政公用生态农业示范园蔬菜大棚里,一串串红彤彤的番茄格外夺目,摘一颗咬下去,满嘴都透着大自然的味道。旁边的水果大棚内,一颗颗硕大饱满的葡萄映入眼帘,紫红色、翠绿色相互交错,似晶莹剔透的玛瑙,游客们手持果篮穿梭在各个大棚之间,体验采摘游玩的乐趣。
这是南昌县大力发展都市休闲农业的一个微镜头。一直以来,南昌县坚持把都市休闲农业作为新型农业产业形态和新型消费业态来抓,促进都市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全县休闲农业经营主体达到259家,共拥有国家级休闲农业品牌20个、省级休闲农业品牌21个、市级休闲农业品牌32个。
在南昌县农村,充满生机的又岂止都市休闲农业。近年来,该县紧扣乡村产业振兴目标,持续强化政策引导、资金倾斜、技术支撑等举措,围绕水稻、生猪、水禽、水产、蔬菜等产业培育绿色食品产业链,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如今,该县农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主导产业初具规模。在农业品牌创建方面,全县共有192个产品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其中绿色食品企业14家,42个产品;无公害农产品企业17家,55个产品;有机农产品企业15家,94个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
在农产品供给方面,截至6月底,该县蔬菜播种面积15.79万亩、产量46.24万吨,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2%、1.5%;生猪存栏42.14万头、出栏生猪45.9万头;水产品总量达61268吨,同比增长1.66%,其中特优水产品12816吨,同比增长3.5%。
在经营主体发展方面,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07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37家;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6家,认定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8个、市级31个、县级46个;培育建设市级田园综合体8家,共有农民合作社1208个,家庭农场6931家。
农村美 建设安居乐业新家园
夏日的黄马乡,如同一幅优美的风景画。远处,青山蜿蜒连绵,苍翠欲滴;公路两旁,植被葳蕤繁茂,屋舍俨然;河道里,水质清澈,鱼虾细石尽收眼底;居民家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和谐地融入自然景观之中……“现在,我们村不仅‘脏乱差’现象不见了,还利用拆除出来的空地建起了小游园和小广场。环境好了,村民们心里也舒坦。”黄马乡罗渡村村民罗才雄开心地说。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罗渡村为全县树立起了一个样板。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美丽。近年来,南昌县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挖掘文化底蕴、保留乡村风貌,展现乡土特色,重点对33个村点进行了精品打造,一批美丽乡村的示范典型引领着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提标升级。
不仅如此,近年来,该县还通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等举措,围绕“怎么拆、如何建、长效管”等具体问题,结合各自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科学谋划,拆除了危旧房违章房,清理了垃圾废弃物,整理了塘沟。整治过后,农村的旱厕不见了,垃圾归类治理了,污水集中收集处理了,一个个统一规划、风格和谐、功能宜居的新村貌展现在大家眼前。
如今的南昌县乡村,一栋栋小洋楼被红花绿树环绕,门前池塘碧波荡漾,处处是景,步步入画,令人陶醉。
村民富奔向殷实小康新生活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乡村振兴,农民增收是关键。
炙热的阳光下,位于幽兰镇的“高鲜生”生态家庭农场内,大片绿油油的空心菜正拔节生长,煞是喜人,数名工作人员在菜地忙着采摘;一旁的民宿酒店内,农场负责人高华正在安排客人用餐,忙得不亦乐乎。
“我们农场整体规划达500亩,现建有酒店、蔬菜大棚、果园、鱼塘等设施。去年,农场净盈利达400万元。”高华介绍说,今年他打算再大干一场,准备为南昌逐渐增多的摄友人群建设一块荷塘和一条“采风长廊”。
高华是土生土长的幽兰镇人,在村里长辈眼里,他这个农民太与众不同了。“他们怎么也想不到,种田还能种出‘旅游业’。”高华说,种地不能一直“面朝黄土背朝天”,也得讲究一个“变”。
农民要变,农业、农村更要变。只有做活一个“变”字,传统农业才能转型升级为现代农业,而变的关键又在人。为此,南昌县高度重视农村乡土人才培养工作,为补齐乡村振兴人才“短板”,专门成立了县供销为农服务培训学校。该学校先后聘请江西农科院、江西农业大学教授及农艺师为授课老师,采取“五定”“四精选”培育方式,先后深入全县各乡村、农舍,依托当地示范园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大户,开展多期水稻和蔬菜水果种植、水产家禽养殖、米粉挂面加工等实用技术培训。截至目前,该学校先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00余人,学校也成为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遴选基地。
同时,该县持续加大对农民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力度,全县截至目前累计发放个人创业担保贷款11634万元,其中农民创业担保贷款共计发放637笔、金额达7476万元。下一步,该县还将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工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学历提升工程和“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打造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出一名新型职业农民,带来是“1×100”的致富效应。在这伙新型职业农民带动下,一大批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增收。据统计,截至去年年底,该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112元,同比增长7.5%,增幅高于南昌市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
农民富了,保障也不能落下脚步。近年来,该县坚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逐步建立起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该县打造了高质量的农村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目前建制村公交通达率达100%、客运站点覆盖率达100%。同时,农村基础教育也同步得到加强,全县每个乡镇都建有一所中心幼儿园,2000人以上行政村都建有一所公办幼儿园,乡镇农村中心校建设实现全覆盖;全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基金征缴和发放总量均排名南昌市第一。(胡雪萍)